2020年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
   发布时间:2020-10-13 14:28 【字号:

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20〕25号)和《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转发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内教职成函〔2020〕18 号)要求,内蒙古北方职业技术学院对照评估指标,进行了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院概况

内蒙古北方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具有36年办学历史的民办高职院校,学院的发展历经三个历史时期,1984年创办乡村医生刊授学院,十年间以函授、面授相结合的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培训乡村医生近30万名;1993年成立内蒙古医药专修学院,截止2005年为社会培养实用型医护药专业人才2万名;2006年4月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北方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11月通过了自治区教育厅专家组进行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先后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教育示范学校”、“优秀办学单位”、“依法治校示范校”、“就业示范100强”、“百名优秀学生母校”等荣誉称号。

目前,校园占地521亩(34.6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29万平方米。有教职工166人,其中高级职称53人,博士2人,硕士12人;专任教师149人(其中专业教师112人,双师型教师55人),外聘行业企业技能型兼课教师105名.学院下设4个教学系(部),常设高职招生专业12个,2019年全日制在校生2795人。建院以来,学院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现有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省教坛新秀6人;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正在建设中的立项项目有省级在线精品课1门,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

护理专业是学院的优势专业,同时也是省级品牌专业,经过近年的努力建设,医学基础实验中心、护理单项技能实训中心、护理综合技能实训中心和模拟病房建设工作已顺利完成,投入使用后收到满意的效果。2014年被自治区民政厅确定为全区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2015年通过严格审核被自治区教育厅、民政厅、卫生计生委推荐为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重点建设院校。

十四年来,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内蒙,面向全国,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坚持走“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提高质量,内涵发展”道路;形成了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具有自身特色的核心文化体系,引领学院在改革创新中砥砺前进。连续三年新生报到率达90%以上,毕业生就业率在90%以上,不仅得到专家的肯定,也得到社会的认可。

二、自评情况

(一)优化专业结构,适应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要求

学院秉承 “崇尚实践精神,铸就技术品质;立足区域经济,培养职业人才;面向未来发展,打造高职品牌”的办学理念,围绕“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核心目标,确定了“立足服务区域经济人才需求,整合优化办学资源,科学规划专业布局,形成以医护药为主,综合服务管理类为辅,建立综合性、高技能教学型的职业学院”的办学定位。学院紧紧围绕区域产业发展重点和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优化专业设置与结构,搭建系统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的专业架构,常设中医学、护理、针灸推拿、口腔医学技术、康复治疗技术等12个招生专业,对标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建院以来,先后获批高职专业33个。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结合自身办学优势,不断优化专业结构。近三年,学院共新增中医学、康复治疗技术、口腔医学技术等9个专业,停招药品生产技术、审计、物流管理、汽车电子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6个专业,撤销了电子信息大类、新闻传播大类、文化艺术大类、旅游大类、土木建筑大类、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和财经商贸大类中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新闻采编与制作、广告设计与制作、表演艺术、旅游管理、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食品营养与检测、保险等12个专业。截止2019年,有在校生的专业17个,有毕业生的专业10个,拟招生专业12个,所有专业均与地方支柱产业相关联,专业与当地产业匹配度高。

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明确提出瞄准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着力打造医护类专业集群,全力推进专业品牌建设,初步形成了“优势专业引领、骨干专业支撑、特色专业带动”的专业组群发展架构。学院现有省级品牌专业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在线精品课1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

表1  专业与地方支柱产业匹配情况一览表

序号

专业名称

是否当地支柱产业相关专业

1

护理

2

中医学

3

针灸推拿

4

康复治疗技术

5

口腔医学技术

6

药品经营与管理

7

药品生产技术

8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9

汽车电子技术

10

会计

11

审计

12

财务管理

13

高速铁路客运乘务

14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15

机电一体化技术

16

工程造价

17

建筑工程技术

(二)加强资金投入,办学条件日趋完善

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对学院建设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加大了对高职教育的财政投入和经费扶持。近三年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投入增长较快,占办学经费总收入的比例逐年上升,2018年比2017年上升2.16个百分点,2019年比2018年上升4.39个百分点,2019年达705.64万元。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逐年增加,从2017年的0.18万元,增加到了2019年的0.25万元。学院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对照《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教发〔2004〕2号),学院在生均教学科研及辅助和行政用房、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生均占地面积等指标方面,达到国家要求的基本办学条件。

表2  基本办学条件指标情况一览表

项  目

2017

2018

2019

国家标准

达标情况

生均教学科研及辅助、行政用房(㎡/生)

23.94

23.41

23.83

14

合格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元/生)

5593.60

5467.78

5797.25

4000

合格

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台)

10.6

10.37

10.55

8

合格

生均占地面积(㎡/生)

124.87

122.10

124.33

54

合格

备注:国家标准指的是《普通高等学校办学基本办学条件指标》(教发〔2004〕2号)中对高职基本办学指标合格的要求。

(三)优化办学结构,生源质量不断提升

学院坚持“巩固、调整、提高、发展”的办学思路,遵循高等教育的客观发展规律,不断优化办学结构,稳定办学规模,积极推进内涵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要求,充分发挥自身办学优势,积极推进中职、五年一贯制、高职、专升本有效衔接,系统化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逐步形成了以高职为主体,中职、五年一贯制为支撑,专升本为补充的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等多种层次的人才培养格局,适应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求。近年来,学院办学实力、办学水平、美誉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学院在统招计划招生总数保持稳定的情况下,不断调整招生专业及招生比例,生源质量逐年提升。

除去五年一贯制学生,学院2019年招生计划1200人,报考1058人,实际报到967人,在招生生源受限、录取分数逐年提高的情况下,录取率达到88.17%,报到率仍达到91.4%。2019年普通文科录取分数227分,比2017年提升67分,普通理科录取分数160分,与2018年相同。

表3  统招招生情况一览表

项  目

2017

2018

2019

在校生数(全日制)

2783

2846

2795

计划招生总数

1000

1000

1200

报考人数

980

1074

1058

录取率

98%

107.4%

88.17%

实际招生总数

955

980

967

报到率

97.45%

91.25%

91.4%

(四)深化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学院以培养面向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确立了深入学生了解学生需求、深入企业了解企业需求,把学生就业竞争力与发展潜力培养融为一体、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融为一体、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技能培养融为一体、课外与课内培养融为一体的“两个深入”“四个融为一体”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了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变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坚持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标准、行业技术规范、职业资格标准有效对接,建立了与职业技能培养、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的“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2017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区高职院校护理技能大赛获综合技能第三名。

近三年,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平均获取率78.12%,其中国家颁发的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中、高级)平均获取率57.44%,行业企业颁发的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平均获取率17.97%。学院加强学生系统化培养,在注重技术技能培养的同时,关注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逐年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100%,毕业生直接就业平均比例为92.14%,当地就业平均比例为81.89%,中小微及基层就业平均比例98.27%,500强企业就业平均比例1.73%。近三届毕业生对学院总体教学平均满意度为93%,学院社会满意度测评达到100分。

表4  学生就业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得情况一览表

项   目

2017

2018

2019

毕业生数(全日制)

758

925

994

毕业生直接升学数(全日制)

3

0

0

所占比例

0.4%

0

0

毕业生就业

直接就业数

700

863

903

所占比例

92.35%

93.23%

90.85%

其中

自主创业数

0

0

0

所占比例

0

0

0

中小微及基层就业数

689

848

886

所占比例

98.43%

98.26%

98.12%

500强企业就业数

11

15

17

所占比例

1.57%

1.74%

1.88%

毕业生资格证书

国家颁发的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得数(中、高级)

479

451

600

所占比例

63.19%

48.76%

60.36%

行业企业颁发的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得数

131

150

203

所占比例

17.28%

16.22%

20.42%

(五)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实训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学院大力加强实训设施建设,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不断增加,2019年达到1620.33万元。实训实习场所面积1.54万平方米(生均5.51平方米),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0个,校内实践基地9个,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980个(生均0.34个),2018学年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时总量278130人日(生均97.73人日)。

学院始终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紧密结合行业企业的发展,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以学校、企业、行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不断深化“做中学、学中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工学结合为抓手,建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标准,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2018学年授课企业兼职教师105人,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总额171.39万元,职业培训1351人次,累计培训时间20265人日。

(六)建设智慧校园,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升

学院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着力改善信息化教学条件,加大投入建设智能校园。学院接入互联网出口带宽300Mbps,教学用终端(计算机)295台,建设网络信息点506个。无线网络部分覆盖,在招生就业管理、学生管理、顶岗实习管理、校园门户系统、图书借阅、数字迎新、食堂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校园一卡通可以实现校内就餐、图书借阅、学籍管理等功能,极大的便利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学院加强教学设施建设,完成70间教室多媒体设备安装、教师办公电脑配备等项目,改善了教学办公条件,逐步实施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网络化。

(七)发挥职教资源优势,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学院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主动对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充分利用人才、技术和教学资源优势,积极为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形式,坚持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社会服务能力逐年提高。2014年被自治区民政厅确定为全区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2015年共培训鉴定养老护理员750名,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为110万元;2016年共培训鉴定养老护理员899名,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为130万元;2017年共培训鉴定养老护理员1075名,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为185.73万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学院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技术人才的要求,积极更新理念,创新发展思路,深化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学院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一)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需求的契合度还有待提升

经济新常态、“一带一路”倡议、工业4.0、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学院积极推进行业企业调研工作,紧跟经济发展步伐,适度进行了专业调整,但是专业布局仍需要进一步优化。

整改措施:一是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产业发展和岗位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减少和取消设置限制类、淘汰类产业相关专业,适时增设新专业和实施专业整合,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二是继续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加强专业群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是主动服务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技术技能积累的资源集聚地。通过加强高职应用科研能力建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学院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促进教师科研工作的系统性、连贯性发展;强化科研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接、技术服务同产业企业对接、项目成果同人才培养对接,增强科学研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教学的贡献度,逐步把学院建设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阵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和技术技能积累的重要资源集聚地。

(二)社会服务能力还有待于增强

学院始终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与企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校企深度合作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校企在合作开展专业课程建设、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共同开展技术研发等方面内容较少,没有真正形成校企共同评价机制。

整改措施:一是大力实施科研创新引领工程。坚持“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要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乡村振兴战略和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学院专业特色和人才优势,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科研推广和社会服务体系,提高全院整体科研推广水平、科研素质和社会服务能力。要以科研理念创新为抓手,以平台建设为支撑,以机制创新为保障,以争取科研项目、形成科研成果为导向,以产学研结合为纽带,加快成果推广与转化,坚持走内涵式科研发展道路,努力使学院总体科研水平跻身全省同类院校前列。二是确立“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的指导方针和广大教师在科研工作中的核心和主导地位,激励教师多出成果、出好成果,逐步推进特色专业建设研究、教学改革研究和服务地方经济文化研究。进一步加强科研与教学,科研与产业的有机结合,促进科研成果向教学领域的渗透和向产业的转化。提高教师的整体学术水平,提升学院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三是实施“横向技术服务项目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专利创造能力提升工程”,推动技术服务工作提质增效。主动对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密切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拓展教师开展技术服务的范围和层次。加大政策与资金扶持力度。四是扩大培训规模,大力开展行业培训、专项培训,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培训工作。

(三)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院信息化教学的基础设施尚未健全,模拟仿真教学系统、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数字化教材等现代信息化教学的技术手段仍较落后,既无法满足教师的信息化教学需求,又影响了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推动。

整改措施:一是建设智能校园,提高信息化管理效率和科学决策水平。开展基于WIFI的学生定位轨迹分析、上网行为分析等智能化应用。建立学院、专业、教师和学生四个层面的数据模型。建设学生发展中心、教师发展中心、专业(课程、课堂)发展中心,实现专业、教师和学生的自我诊断、自我激励及管理服务工作的自我改进,建设质量管理平台。二是实施混合教学改革,建设课堂教学新形态。依托智能教学环境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和虚拟仿真基地建设,推广混合教学模式改革。建设网络教学平台、移动学习平台、教学资源管理平台。三是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新时代,新征程,新目标,新作为。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学院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全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为突破口,以强化学生职业能力为着力点,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提高质量、内涵发展”总体思路,以党建统揽全局,用发展凝聚人心,抢抓全国、全区职业教育发展新机遇,积极探索具有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规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全院上下将直面“新质量时代”,树立科学的质量观,精准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的需要,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主动调整专业设置,精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精准打造学院办学的亮点、特色、优势,精准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全力将学院打造成立足内蒙,面向全国,有特色,高水平的高职学院。


上一篇:2018年度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下一篇:2020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